夏臣昂,笔名夏天,1955 年 3 月出生,湖北通山人。
自小勤勉向学的夏臣昂,学生时代便以优异成绩崭露头角。命运的波折却在初中毕业后悄然降临 —— 因遭人妒忌被迫辍学,他回到家乡的田埂间,用两年多的农耕岁月沉淀心性。1973 年,全国首批工农兵学员招考的机遇叩门,他考入华中师范学院,却因被顶替而辗转进入咸宁地区师范就读。毕业后,他扎根家乡任教十七载,不仅教学成果斐然,更牵头创办芳林文学社与《芳林》文学报,这份对文字与教育的热忱,最终让社团在全国文学社团大奖赛中跻身 “全国十佳优秀社团” 之列。
离开教坛后,夏臣昂投身商海。他先在武汉从事石材行业十年,后转入园林领域近二十年。其创办的园林绿化公司屡获国家设计奖与省级 “优质工程奖”,他本人也获评全国园林绿化界十大风云人物。事业版图扩展的同时,他从未淡忘故土与乡情:带头捐资修通村里的水泥路,助力桥梁、学校、福利院建设,参与大庙修缮;对本乡及各地夏氏宗亲的大病救助近百次。在抗疫四十多天内,他为武汉及周边 280 名无法入院的染疫群众寄送特效抗疫非遗药品,看着他们陆续康复,这份坚守让他收获了武汉市洪山区 “优秀抗疫志愿者”的表彰。
展开剩余74%文学的种子早已在他生命里扎根。2022 年全国最佳诗词大奖赛 “特等奖”、2024 年《当代作家》全国诗歌大奖赛二等奖,正是他笔墨耕耘的见证,字里行间既有岁月的厚重,也有生活的温度。
如今,年届古稀的夏臣昂依旧步履不停,正为将武汉中国角南岸嘴打造成世界文旅目的地倾注心力,用行动延续着对生活与事业的热忱。
获奖作品赏析:
专家评审团老师点评:这首《登岳阳楼》由夏臣昂老师创作,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与对历史文化的独特感悟,展现了对岳阳楼这座历史遗迹的深情与敬仰。整首诗在形式上仿效了唐诗的律动感,清新脱俗,意境深远。通过生动的描写与人物形象的融合,夏老师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,展现出岳阳楼的历史厚重感和现实的亲切感。
首先,诗歌开篇便通过“今登岳阳楼,范滕迎我笑”引出了夏老师的主观体验,这句话展现了对历史人物范仲淹的崇敬以及对古代文人气质的传承。接着,“瞻罢鲁肃墓,忽然遇小乔”则通过历史人物的对话与历史遗迹的联想,反映了历史记忆中的人物光辉与厚重,传达了夏老师对过去的思索与对人物命运的敬畏。
而最为突出的是“江山依旧在,君留画上娇”这一句,通过“江山依旧在”来抒发时间与历史的无情,但又借“君留画上娇”赋予岳阳楼一种永恒的生命力,表现出对历史与文化的尊崇,同时也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深深怀念。这一意境的呈现既有古人的豪迈情怀,又有今人的感怀之情,既有历史的沧桑感,又有时光流转下的柔美与诗意。
结尾部分“谁皆一辈子,功德不萧条”则体现了夏老师的哲理思考,这一总结句既是对自己、对历史人物的赞美,也是对人生功德的反思与追求,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份深刻的哲理性。
从语言运用上看,夏臣昂老师的诗句简练有力,每个字句都能精准地传达出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。尤其在人物描写上,通过“迎我笑”“忽然遇小乔”等生动的描写,既显得自然又充满历史感和生活气息,仿佛历史人物突然走进眼前,带着温暖与笑容与现代诗人对话。
然而,若要进一步提升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力,可以适当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,尤其是在“瞻罢鲁肃墓”到“忽然遇小乔”的转换处,若能更自然地衔接,使得整体情感流动更加连贯,可能会更好地呈现诗人心境的变化。
总体来看,这首《登岳阳楼》不仅成功地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风采与岳阳楼的文化象征,还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。恭喜夏臣昂老师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,获特等奖,作品实至名归。希望未来能继续创作出更多充满历史深度和情感厚度的诗作。
其他作品欣赏:
发布于:福建省申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